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东岳集团:打造氢燃料电池的硬核“芯片”

从最初在实验室涂布出电池的样品,到在简陋板房里搭建的涂布车间,再到即将建成年产150万平方米的燃料电池膜智能化车间,17年来,东岳集团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发展成为我国唯一掌握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

2017年,基于燃料电池质子膜技术领先和产业链完整优势,东岳集团成立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实施燃料电池膜及系列配套产品商业化及新一代燃料电池膜开发。作为东岳集团的核心技术企业和燃料电池膜科研力量的集中所在地,该公司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研发方向,致力于高性能燃料电池膜及相关配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及配套产业链的延伸与循环发展。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或燃料电池)作为燃料电池车的发动机,其核心材料高性能燃料电池质子膜被称为电池的“芯片”。

2018年,该公司围绕高性能长寿命超薄全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的研发,启动了“150万平方米/年燃料电池膜及配套产品”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4.2亿元,涵盖燃料电池膜及14项配套产品生产装置建设。

同时,作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东岳集团与联盟其他单位开展合作攻关、自主技术创新,以加快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东岳集团与奔驰、福特汽车公司紧密合作,开发的燃料电池膜通过了奔驰、福特严苛的应用性能考评,获得了奔驰公司、福特公司颁发的质量达标奖,并在2019年通过了国际通用的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IATF16949审核认证。

多年来,东岳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探索创新了五大人才机制。“股权、期权、奖励加提成”的激励机制,让人才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整合机制,把企业的科研机构建在高校里;“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引进机制,该公司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引进260多名博士、硕士、专家到东岳安家落户;“赛马而不相马”的选拔机制,让一大批从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成长起来的“永久”牌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在哪里,东岳就去哪里”的全球化机制,实施“621”泰山攀登计划,即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日本、加拿大、德国建立6个研发中心,与氟硅材料最强高校建立20个联合实验室,整合了1000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专业科技研发人才。

正是“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和“五大人才机制”,吸引了以张永明、冯威为代表的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共同助力集团发展,“内外兼修”打造氟硅行业自主创新人才高地,使东岳集团在氢能燃料电池质子膜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讯员 车路 赵楠楠 记 者 张思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