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从B到C:充电运营商的“逆袭”

从B到C:充电运营商的“逆袭”

经历了2009年的起步,2014年的火热,2019年的低迷,到今年“新基建”的助推,广东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从C到B的路径刚好相反:一边稳住“旱涝保收”的专用公共充电市场,另一边则冲向了颇具潜力的出行目的地市场。“龙头”拿下稳定需求、“地头”直探未来增量,格局逐渐明朗。

“稳住”专用公共充电场站市场

eo记者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广东新能源汽车协会”)获悉,截至2019年底,广东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达57.7万辆,超过全国推广量的1/7。其中,广州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根,深圳建成约8.5万根,两城车桩规模占比接近全省的90%,领跑全省。

2016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16—2020年)》,珠三角9市被列为充电设施加快发展地区,广州和深圳先行先试,同时带动其余7座城市的充电设施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推动公交、物流、出租、网约车、公务车等政策导向性较强的公共服务类车辆电动化,培育建设专用公共充电场站。

广东新能源汽车协会秘书长周发涛介绍,广州、深圳和珠海的城市公交车基本实现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大,相对来说越容易推广。

专用公共充电场站主要以服务稳定的B端用户为主,在盈利模式方面,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外加政府扶持性电费差价和补贴,以及不断推动的公交全面电动化政策,获得三管齐下的盈利保证。业内人士称,公交大巴一次就要充几百度电,再加上服务费,基本上稳赚不赔。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统计,全国充电电量前五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陕西、四川、北京等省市,广东连续数年充电量稳居第一。广东的电量流向主要以公交车等专用车辆为主,乘用车为辅,反映出专用公共充电场站的充电需求量大且稳定。

由此看出,专用公共充电场站具有充电需求稳定、盈利空间清晰和商业模式稳定的特点,向来被认为是旱涝保收的好买卖。虽然利润前景可观,但并不适合所有玩家,需要前期大笔资金投入。《证券日报》报道,建设一个有25个40千瓦的充电桩、服务100辆公交车的充电站,建设成本在400万元左右。

各类充电企业都把公共充电场站作为主要投资目标,纷纷入场投建专用场站。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跟各地公交公司的合作,以及布局在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建设充电站。”广东电网能源投资公司董事长丁业豪介绍,电网的进入,有利于政府统筹,对全省的充电网络规划进行修正。这样一来,全省的充电设施建设更为有序,同时也有利于电网的负荷分配。

全国充电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星星充电,对于专用充电场站布局,更多考虑的是各地政府在土地、电力、补贴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东莞、佛山、珠海、惠州是他们未来布局重点。

突破出行目的地市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培育初期,公共充电场站是运营商重点布局方向,重点服务B端用户,但城市优质的场站资源毕竟有限,随着私人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C端充电市场潜力巨大。据了解,在广东57.7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中,私家车占到1/3。

“未来10年,C端用户将会是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动力。”依威能源CEO陈振雄在接受eo记者采访时说道。根据充电联盟年度报告充电量数据显示,乘用车充电电量在总充电电量中占比逐年提高,从侧面反映了乘用车在加速发展。充电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指出,当私家车主人群逐步增长时,要实现充电比加油更方便,提倡充电场景以在家完成为主。

就广东目前集中推广的城市而言,多以大中型城市为主,普遍存在停车位资源紧张、电力容量限制及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等问题,老旧小区居民实现随车配桩面临重重困难。因此专注于服务“出行目的地”充电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其主要为车主在商圈、住宅、写字楼等“出行目的地”停车场提供充电服务,主要以C端客户为主。

C端用户看似未来增长空间很大,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C端盈利困难。周发涛分析,“按照目前新能源私家车的保有量来说,车是以散点状分布的,导致目的地充电的覆盖率与车之间难以平衡。”

服务C端的运营商们,盈利来源除了从收取服务费之外,他们还关注汽车后市场做衍生服务、增值服务,围绕用户数据资源做最大的利润转化,但“耐得住”才是突破盈利困局,深耕目的地充电市场的法则。

“耐得住”讲究的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布局模式。“公司14年进军内地,作为最早进场的一批运营商之一,我们看到许多新的面孔进来、旧的面孔离开,依威在这条路上也经历了很多坎坷。”依威能源广东分公司区域经理尹红坦言,“特别是在早期,汽车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桩的使用频率不高,盈利比较困难。加上前期投资和后期维护,确实会有些压力。不过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盈利形势慢慢变好。”

根据《2019—2020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的统计,专做“目的地”充电的依威能源在2019年大幅进行市场扩张,以运营2.5万个充电桩的数量位列全国第4。据尹红介绍,通过与大型物业公司开展全国性合作,目前已开通全国28个城市的充电服务。

据了解,依威能源一般以3台6个车位为一组的方式进驻小区等目的地,但不以桩的数量占领市场,前期投入不会太大,而是以广泛分布为布局重点。陈振雄介绍,特来电、星星、国网等规模较大的充电企业,60%的市场份额是以充电桩的数目为统计单位,但依威更看重场地的数目,以现在的电动汽车密度来说,分布广的充电站,比场站内铺大量的桩来得重要。

另外,运营提效的关键是充电服务能力。与依威能源的城市覆盖分布广不同,同样是定位服务“目的地”的深圳汇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能”)另辟蹊径,未来三年,他们规划只做10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50%。他们认为,只有所在城市覆盖率够广,提升城市用户的便利性,才能把充电服务做好。

深圳交警局停车场管理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的停车场充电桩项目,有近一半是由汇能独家投建,建成运营充电桩数量达1.5万个。汇能创始人兼CEO张舒介绍,“从2016年入行,我们把目标定在深圳充电市场开发,现运营的1.5万根桩覆盖了1300多个停车场,住宅类的占60%—65%,写字楼类在20%—25%左右,还有10%就是商圈、园区类,和一个城市的物业比例分配差不多。”据悉,汇能运营项目的售电效率达到4.5%左右,投资回报周期在22—24个月之间。

此外,汇能自称是充电桩赛道上的“互联网公司”,注重客户端、后台运维端以及合作伙伴(物业公司)端的平台开发,并自定义服务器通信协议,数据上报种类有90多种。张舒认为,“这类系统其实是应用技术的集成,怎么集成、集成什么,就是对你的目标市场,对未来运营的理解,谁理解得深,谁理解得准,就会用更低成本做得更好用、更高效。”

目的地充电最大特点是以散点状分布,一个城市可能上千个项目,每个项目充电桩数目都是不确定的。通过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开发,远程精准诊断,提升监控的能力,可以大量减少地面维保人员数量,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盈利空间和运营能力。

两家专做“出行目的地”的运营商从初创到成长,对现在的广东目的地充电市场都比较看好。“总体来说,广东地区应该是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一是政策比较务实,另一个是车的增长和桩的建设速度相对匹配,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比较好。”张舒说道。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整体,只要新能源汽车续航能覆盖的,都很有潜力,比如从平台的数据看,公休假期期间,惠州、珠海等以旅游为主的城市,充电量会比平时增长2—3倍。我们第二轮会扩展布局到9个城市,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尹红介绍。(文 | eo记者 卢翛楠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