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3月启动 “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以来,吉利控股集团在全国9省17个地区,共投入超过3.5亿元,帮扶13,000余个建档立卡家庭25,213人次,帮助建档立卡户4,000余人实现就业。在扶贫道路上结合自身企业优势并不断创新,从简单的捐赠资金,迈向资金 管理 技术 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仅给贫困地区“输血”,更从源头帮助贫困地区“再造血”。
2月25日,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杭州召开。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领导在总结会上就吉利集团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有机统一起来,开创精准扶贫创新模式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按照“生产基地建设到哪里,就要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到哪里”的指导思想,吉利控股集团在四川省成都、南充、雅安等地已累计投入4170.54万元,帮扶建档立卡户学生3137人,并提供就业岗位368个,开展了5个农业帮扶项目。据了解,仅成都地区就已投入教育扶贫资金858.48万元,资助579位贫困学子圆梦,与2所院校合作建立2个吉利班,招聘建档立卡户24人实现就业脱贫;2018年3月向简阳平息乡民和村捐赠100万元用于扶持该村建设100亩肥水一体化水蜜桃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预计带动当地贫困户年增收5300元左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帮助一个人到改变一座城,吉利在扶贫道路上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验和优势,创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值得更多企业及社会爱心团体的借鉴。
教育 就业有机结合
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产业,同年即在浙江台州创办第一所学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吉利发展汽车产业是从办学开始的。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创新,吉利将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旗下5所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 还与扶贫地区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向就业,创建吉利成才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学,学成后进入吉利就业。2018年,在扶贫地区与当地45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开设101个“吉利成才班”,面向就业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892人,并投入1,168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采购、师资培养及教学方案的提升。
截止目前,吉利旗下共9个基地参与“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各基地及上下游供应商招聘建档立卡户员工3,000余人,通过22个农业项目投入3,700余万元帮扶建档立卡户近3,000户9,500人,同时各基地自发出资200余万元采购当地贫困村农产品作为员工福利。
资金 管理 技术 销售有效链接
从产业扶贫到全产业链扶持,吉利不断结合自身产业及优势,不仅在资金上投入,而且还配合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支持, 走出了自己的脱贫攻坚创新道路。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茶产业项目中,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派出公司副总经理级人员长期驻点项目进行资金经营及人才管理。聘请专家制定标准、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在调动农户积极性上,针对农户均采用土地“空流转”模式。在市场并建立“产业 商业”模式,借助浙茶集团旗下品牌拓展雷山茶销售渠道,真正实现当地茶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万企帮万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吉利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及整合资源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的企业参与扶贫的新路子。据悉,除“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外,吉利控股集团还开展了“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吉利汽车——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伦敦电动汽车——神奇之旅、沃尔沃汽车——与‘沃’童享等公益项目,真正做到让世界感受爱。
作为“吉时雨”手工艺项目的受益者,总结会当天来自四川雅安的张艳谈到了自己这几年来的变化。从一个患有脆骨病行动不便的被帮扶对象,到一个通过学习手工技能,不仅让自己走出困境,同时还成立合作社带领同村其他残疾人和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励志人物,她的故事不仅是“吉时雨”项目的缩影,也正式是该项目的意义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