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长城汽车的发展潜力「中国长城未来市值预测」

互联网经济主导商业叙事的这些年,汽车品牌身影始终穿梭其中,成为撬动商业变局的实力担当。而在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崛起语境下,传统车企的锐变和精进的步履未曾缺席。

“得自主者得天下”早已成为车企们心照不宣的共识。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和日渐崛起的汽车工业,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了成长的机遇和探索路径。尤其是伴随消费升级、用户心智的飞速迭代、品牌文化的更新,极大拓展了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

挤进千亿市值俱乐部的资本新宠

即将过去的2021堪称“国货元年”,国货势力异军突起,行业黑马锐不可当。后疫情经济时代,商业变局中开新局。汽车行业迎百年变局,除了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如火如荼,自主品牌的强势提升也令人刮目。

根据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年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1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44%,同比增长超5.6%,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抢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杯羹”,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

在自主车企均实现10%以上的产销增速下,长城汽车的增长曲线则显出了领跑者风范。

根据长城汽车近日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1363.17亿元,同比增长31.95%,净利润67.81亿元,同比增长26.45%;销量达1280993辆,同比增长15.2%,成为连续六年突破百万销量的中国车企。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36953辆,在总体销量中占比达10.7%,创历史新高。

穿透128万辆产能,背后是长城汽车被资本市场观望的目光。

长城汽车2021年全球市值峰值突破1000亿美元,超过宝马、本田、上汽,排名全球第七。支撑千亿市值的是长城汽车可观的财报,2021年长城汽车前三季度营收908亿元,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91%,是最赚钱的中国汽车品牌。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发布2025战略,即到2025年,年销量将达到400万辆,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在行业爆发的势能下,长城汽车放眼全球,雄心外露,“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公司计划到2025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00亿元,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

成功转型“时代颠覆者”

今日的长城汽车大有黑马之姿,一骑绝尘之势。很难让人联想到,就在一年前,这家公司还在“如履薄冰”中寻找出路和破局之道。

2020年7月,在长城汽车30周年之际,长城汽车发布了一则短片《长城汽车能挺得过明年吗?》,片中董事长魏建军用“命悬一线”、“将被颠覆”等字眼形容长城汽车所面临的局势。

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微电影引发了行业对长城汽车的议论和打量。有人看到了长城汽车的居安思危,也有人称这是长城汽车30岁,而立起跑的自我打气。

但对于长城汽车创始人的魏建军而言,此片则难掩他对而立之年的长城汽车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叩问。其目的是,激活长城人的企图心和求生欲。“不但要扎痛扎醒那些希望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当下的人,甚至要针针见血。”

身处后疫情经济带来的全球产业大变局下,变局和重塑成为各商业体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博弈。

颠覆,随时发生。“如果我们还看不见颠覆性的变化,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这是长城汽车激荡30 年后,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刻,魏建军对所有长城人的告诫。

在魏建军看来,长城汽车的“自我革命”势在必行。而“科技”和“转型”是其关键词。

转型迫在眉睫。

长城汽车提出“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的目标,并在发布的2025战略中称,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进行全面变革。

这一转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在长城汽车三十周年庆典上,长城汽车发布了“高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柠檬、智能专业越野平台-坦克,以及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涵盖汽车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汽车生活的全产业链。

其中,“柠檬”、“坦克”两大平台,是长城汽车历时五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化、模块化车型平台。“咖啡智能”则是其面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打造的智能系统。这三者是保证长城汽车今后产品快速推陈出新的技术支撑,将快速推动其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的转型。

而在技术研发上,长城汽车则是立足全球。在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主要消费市场,长城汽车均建立了研发中心,形成了以中国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化研发布局,全面覆盖整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化等领域。

在技术上的大笔投入和雄心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20年,长城汽车市值从700亿上涨至超过2600亿元,短短3个月里股价上涨近4倍,成为疫情下率先实现逆势而上的汽车品牌。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已超过2020年全年。而另据IPRdaily 与中汽中心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专利公开达2278 项,同比增长32.06%,排名行业第7。

从2020年“长城汽车能否挺过明年”的危机发问,到年销量将达到400万辆的2025战略目标,魏建军带领的长城汽车通过自我重塑,成功转型“时代颠覆者”。

组织化创新 领跑全球化

事实表明,魏建军不仅唤醒了长城人的斗志,也激发了长城人的狼性。

2021年,年过30的长城汽车焕发出新的组织生命力,在品类创新上,全面开花。

哈弗品牌推出哈弗赤兔、哈弗神兽、哈弗酷狗等新车;欧拉品牌推出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等猫系家族新成员;魏牌咖啡家族摩卡、玛奇朵DHT、拿铁DHT等相继上市;坦克开创“潮玩越野”全新品类;长城皮卡火炮、黑弹、旅装炮等相继上市或亮相,掀起中式皮卡潮流;沙龙汽车首创“机甲科技品类”,首款车型机甲龙,掀起机甲风暴。

长城汽车多品类创新策略宣告成功,通过充分抢占各细分市场,挖掘各大用户人群的消费偏好,不留死角,高效精准占领用户市场。

以哈弗H6为例,自面世10年来三代车型始终保持国内SUV龙头地位,成为自主品牌汽车生命周期最长的车型。由此可见长城汽车对消费者心智的熟稔掌控,以及对产品迭代的技术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综合把控。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还在持续践行全球化战略,已形成了全球化生产体系。在生产方面,长城汽车已在国内建立了华北、华东、西南、华中四大整车生产区域,全面覆盖国内市场。在海外,建立了俄罗斯、印度、泰国、巴西4个整车工厂和5个KD工厂。

2021年长城汽车逐鹿全球之旅继续高速前行。不仅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沙特、智利等海外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还积极开拓泰国、埃及、尼泊尔、文莱、巴基斯坦、老挝等新兴市场。以全球化智能科技新产品和差异化的全球营销体系优势,赢得海外用户口碑。

2021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达142793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创下历史新高。在俄罗斯,哈弗品牌荣膺“中国品牌领导者”大奖,销量位居SUV市场TOP3;在澳新市场,长城汽车成为当地销量增速最快的中国品牌,并通过了澳洲ANCAP五星安全评级;在沙特,长城汽车闯入细分行业TOP3。

长城汽车不再只是国际市场的闯入者,而逐渐跻身国际品牌行列。目前,长城汽车在海外累计销量已超过90万辆,整车出口到了170多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中国品牌的强大魅力。

从精益向上的“自主三强”,再到全球化战略的领跑者,2021年的长城汽车得以逆势而上,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创新体系。

创立之初,魏建军便对长城汽车的组织效率有精益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曾是魏建军对外介绍长城汽车时的口头禅。“精益求精”因此篆刻在长城汽车发展的基因里。

2021年,长城汽车继续重塑组织机制,倡导“组织划小”理念,成立“一车一品牌一公司”,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一款车就是一个品牌、一个公司,彻底颠覆基于职能的流程作业模式,“与一款车相关的所有人,封装集结成一个作战团体,彻底激活每个员工的生产力。”

此外,长城汽车还通过“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建立面向全球的3.0版组织架构,形成了全新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长城汽车在5月份发布了史上最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截至目前,长城汽车2020年和2021年两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总人数已超过万人,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6.89%。

魏建军直言,其本人推崇华为的组织管理文化。“在战火中识别人才,在实战中选拔干部”称得上是魏建军对华为模式的效仿和致敬,“激励起员工的狼性”成为长城汽车组织进化的方法论。

让员工由“打工者”变身“合伙人”,长城汽车在不断加速组织机制、人才创新、企业文化等领域变革的过程中,激活“每一个战斗的细胞”,推动组织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多重组织和机制创新举措带来的是团队精益创新的价值共识和进军全球的从容步伐。

布局“万亿市值”产业生态链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全新产业链生态重塑的契机。车企能否做强,关键在于生态链建设。

有着30年汽车履历的魏建军对此早有谋划。

魏建军曾表示,企业最大的价值是生态,而长城汽车在这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供应链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掌握大部分核心技术。无论是技术储备、研发体系,独有的组织生态来看,长城汽车都是一家生态上有优势的企业。

目前,长城汽车拥有蜂巢易创、曼德电子电器、未势能源、精工汽车、诺博汽车等五家核心零部件公司,涵盖动力系统、光电、热系统、氢能源、线控底盘、电驱动系统等多个领域。而独立零部件公司的目的是促使零部件业务独立开放,实现市场化运营,提升综合竞争力。

2021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高达67.2亿元,同比增长约70%,凭借长城汽车在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方面的技术积累,依靠内供和外扩,零部件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此外,布局氢能也是长城汽车的一大战略举措。去年3月,长城汽车氢能战略正式发布,构建起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旨在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

而根据长城汽车的布局,2022年,长城汽车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将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根据长城汽车的“2025战略”,将在未来5年持续进行“研发大投入”,计划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累计研发投入达1000亿元,以提升“绿能”应用,加快从低碳到零碳的步伐。

产业链的投资也早在长城汽车的规划之中。

智能科技组织上,长城汽车投资了地平线、成立毫末智行、诺创科技、GDC 产品数据中心等。这几个组织包含了高性能、大算力芯片,软件算法以及大数据等多个维度。这种以投资介入生态链上下游塑造的方式,在过去巨头们的手笔中并不少见。

为了不再被上游供货商“卡脖子”,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年12月29日,长城汽车宣布战略领投行业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同光股份,正式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核心产业,力求掌握芯片技术。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上,长城汽车的介入程度还在不断深化。

长城汽车构筑产业链生态的系列举动也赢得了外界的关注和看好。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长城汽车体量位居中国品牌前列,电动智能化架构从底层布局,冲击自主龙头的几率最大。

长期来看,中国品牌在国内销量市占率有望突破50%,长城汽车有望占据其中1/4,即公司年销量突破300万辆。

看好长城汽车的声音并不稀缺。“到了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中国汽车制造领域应该有万亿市值的企业,这是市场容量决定的,我希望这家企业是长城汽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一级教授吴晓求曾在行业活动中表示。

在吴晓求看来,“站在未来的角度讲,如果把科技的因素纳入考量,长城汽车目前的市值没有完全充分体现其市场价值。”

这也说出了魏建军的心声:“长城汽车目前的市值被严重低估了,资本市场还没有发现我们的价值。”

但随着长城汽车展现出超强的增长潜力,资本市场也开始蠢蠢欲动。截至2022年1月12日,据Wind客户端显示,超过97.3%的分析机构给出买入或增持评级。对于外界的期盼和观望,“挺过2021”的长城汽车在2022 年依然还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看点。

长城汽车的万亿市值,令人期待。

END

推荐阅读:

估值失去了艺术

“滤镜经济”的边界和自由公约数

任泽平切割“恒大周边”

流浪,互联网商业永恒的“流量圣经”

企业家的ego管理与 “自留地 ”

巨头接班人时代

“共同富裕”是巨头们的新刚需

我们还要相信阿里吗?

谁炮制了吴亦凡的危机?

守富要靠好闺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