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国家出新政策前,新能源汽车如何发展,听听车企怎么说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杜   凯

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首先从整体上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分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要更好发挥政府则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

随后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方向: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最近几年,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认可的发展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扩大着规模,在中国诞生了一批国产新能源品牌,众多一流的车企在丰厚的政府补贴支持下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

在政策收紧和疫情影响的双重打击之下,从2019年7月至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连跌超过12个月。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

可见,2020年对汽车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一方面,在汽车市场刚刚进入存量的节骨眼上发生了疫情,导致市场需求更加低迷;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在加速,CAFE积分的压力趋显、年轻市场群体兴起,使得各大车企更加聚焦新能源汽车这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遭遇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中国电动汽车自身产品力急需提升,与传统汽车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售价高、充电难、续航短、残值低、安全性差;其次是产品成本、产业链的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产业环境面临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第三是外资个来发展步伐的加快和整车厂、零部件公司的盈利压力。

而来自欧洲的数据对比,更加大了业内的忧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9.8万辆,同比增长19.3%,今年以来首现增长。同月,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95万辆,同比增长214%。此前的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9.3万辆,同比下降37.4%;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强劲,同比增长55.1%。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8月12日出席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时呼吁:“我们中国世界第一的市场,今年会被欧洲抢走电动车市场。我们非常痛苦,我也呼吁各位在座的领导,还有各位政策制订者,汽车产业的消费者,能不能不要起那么大早,赶个晚集,因为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实际上这与欧洲的市场和消费环境有关。首先,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充电设施完善;其次,欧洲近来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补贴明显增加,如法国、德国、英国均对个人消费者推出了相关补贴政策,刺激车市的同时也推动经济复苏;第三,欧洲多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其用电成本低于燃油;第四,欧洲的排放法规非常苛刻,到2021年时每辆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g/km,超标1g要罚95欧元,处罚非常重,迫使欧洲车企不得不转向电动化;第五,欧洲当地倡导环保消费理念,今年对疫情导致了个人防护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历经十多年的奋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在明显提升,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基本上都在400公里以上,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也达到了250瓦时/公斤;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材料、电池、电机、整车、电控、生产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基本实现了贯通;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了各类充电桩130万个,还建成了“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群众的出行期盼、产业升级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受政策影响非常大,所以政策红利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就会明显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指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市场化程度,也就是非政策性市场的比重,基本上是20%左右。”

据他测算,假设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的终端上牌数据约为100万辆。其中,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为14.3万辆,基本上都是受政策影响,用于公交等领域。

在乘用车板块,39.3万辆的销量用于营运需求,用于出租(7.8万辆)、网约车(26.3万辆)、分时租赁(5.2万辆)等,这也是受政策影响;在私人用车领域,限购城市中的16.4万辆和非限购城市中的4.8万辆,也都是受到政策影响。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产品竞争上和传统汽车没有形成替代性优势,相比政策的引导,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更在于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和性价比。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目标还是要市场化落地,企业要真正了解市场化的问题在哪里,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做到市场化落地。

从产品方面考虑,电池等关键部件在不断提质降本。一个趋势是电池本身材料的提升,比如少钴或无钴三元电池、四元电池、固态电池等,都在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减少成本;另一个趋势是电池制作工艺上的提升,比如CPT、刀片电池、叠片工艺,从结构上、工艺上提高车内的电池容量。

从使用方便性考虑,电动汽车使用体验也在不断改善。充电站、换电站在不断扩大规模,补充电量更加方便特别是换电模式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包括补贴政策也向可换电车辆倾斜,换电型电动车已经登上了产品公告,有了正式身份。

换电将来一定是第三方主导,现在蔚来、北汽等车企的租电、换电已经实施,车电分离在法规上也可行了。但车企自己做换电的话,会使得车企的战线拉得过长,背负过重的资产,业务不可持续。

就像燃油车一样,车企只负责造车和卖车,中石油、中石化负责加油,未来电动汽车也一定是这样,车企负责汽车本身,而电池作为能源载体肯由专门的公司来负责,现在蔚来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要针对市场消费多层次分化,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果走高端化路线,要在产品性能、质量上下功夫,注重人们在用车时的舒适体验,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服务措施,与用户形成长期、稳定的互动,把品质享受贯彻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针对中低收入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可以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比如针对四五线城市和乡镇等新能源汽车的盲区,开发适合的车型,并由国家和地方能给予适当补贴优惠,将促进这块市场的发展。

那么,作为来自汽车行业新旧势力的大咖,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呢?

8月12日下午,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电动化板块,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与新浪汽车总编辑陈瑶,就“新能源汽车产品该向何处走”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探讨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认为,中国电动车的焦虑已不是续航,而是充电便利性的问题。而对于软件定义汽车,他认为这还不够,硬件也要定义汽车。没有硬件,软件一文不值,两者分不开,所以一定要结合起来发展。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认为,续航里程到了500公里不应该再往上跑了,但希望标示的续航里程真实一点。欧洲电动车市场与中国的差别,一是欧洲的补贴普遍比中国高,二是燃油的价格也比中国高很多,第三是在有些欧洲国家,电是不要钱的,还有这样那样的路税优惠。

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认为: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虽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续航不能无限增大,更重要的是先把剩余里程做“准”。关于近期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倒下,他认为,即使它们倒下,对于社会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它们促成了全社会对新能源车、拥车文化的一种新看法,催生了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服务链。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认为,电动车的续航多少够用,关键是看用户判断续航重不重要。特斯拉的用户基本都有钱,有自己的车位,有自己的桩,特斯拉的快充也很完善,所以买特斯拉的用户不是很在意续航里程。但如果你开的车是个生产工具,续航就很重要,甚至里程再长也没有用,最好是换电。

下面是这次讨论的实录,由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略有删节。

陈瑶(新浪汽车总编辑陈瑶):研发新能源汽车都要持有开放的、包容的态度,不管后面是谁,今天坐在这个地方,我相信能够把我们的一些讨论带到更高的高度。

我主持有关过好几场新能源汽车的论坛,新能源产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做的话可能会加一个前提条件,叫智能时代下新能源产品到底往何处去。

因为新能源车有时候是两个概念,所以在座的四位大佬也是在战局当中一起拼杀,一起拼搏,我们说的这个战局不可避免的会提到一个品牌——特斯拉。

昨天的主论坛好多人讨论特斯拉赢在哪儿,我记得当时我跟古总一起试他的G3的时候,他说你试一试这辆车,是不是比特斯拉舒服一点,确实是舒服一点。所以古总,第一个问题我问您,您觉得特斯拉赢在哪儿,一会儿会让我们的三位大佬PK您的观点。

古惠南(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在中国文化里,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或者标杆来带动。最近两三年我在一些公开场合,对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提出一点建议。

主要是关于技术路线的问题。现在插电混动、混合动力、纯电、燃料电池,还有甲醇,这些都被认为是新能源,其实我们对于新能源技术路线一直没有统一思想,充电桩建设缓慢就是思想没有统一的体现。

为什么大家不统一意见?因为不敢确定电动车这条路线是不是对的。这个时候,大家把特斯拉拉出来壮壮胆,它也不用做广告,因为大家都在说它,说它不会错,说错了也不要紧。

续航是不是硬指标

陈瑶:谢谢古总,你这个话,让我没有办法继续让三位大佬评价特斯拉。我想往下延伸一下,特斯拉卖得那么好,但实际上续航里程可能有比特斯拉更好的,为什么大家不买单?

所以我想问各位大佬,续航到底是不是电动车的一个硬伤。我不是电动车的用户,但是我关注电动车这么多年,感觉300公里续航对我来说足够了,所以这个问题我抛给大家,续航到底是不是一个硬指标?

朱军(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我的感觉续航里程肯定是个指标,特别是早期的电动车,续航里程确实是太低了。你说有比特斯拉长的,那是现在,早期的特斯拉比一般电动汽车里程长好多倍,早期有180公里的,200公里的。

所以经历过短里程电动车的人,会有焦虑,就会希望里程长一点,这就形成了一个指标。大家就比,但是里程越长,越要多用电,越多用电就要背更多的电池,那就会更重,就会更多消耗。所以到后面,这是有一个效率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续航里程到了500公里不应该再往上跑了,真正常用500公里是够的,但希望标示的续航里程真实一点。不要标的是500公里、600公里,跑的时候实际里程远远跑不到,这个会让大家心里没有底。

真正常用500公里是够的,但希望标示的续航里程真实一点。不要标的是500公里、600公里,跑的时候实际里程远远跑不到,这个会让大家心里没有底。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

另外,人们追求续航里程跟充电便利性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买一辆汽车,从来不讲油箱多大,能跑多远,因为那不是一个问题。现在电动车老是讲充电不方便,也是一个原因。

陈瑶:谢谢朱总,沈总补充一下。

沈晖(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我们不要老说特斯拉,新势力都有流量思维,就喜欢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的特斯拉,或者骂骂特斯拉。我们看问题比较喜欢扒洋葱,就取决于用户群。

特斯拉的用户基本都有钱,有自己的车位,有自己的桩,特斯拉的快充也很完善,当然买特斯拉的用户不是很在意续航里程。用户群非常关键,如果用户有相对固定车位的用户,像我们一般不管是公司还是家里,只要有固定车位,解决充电的便利性的问题,几个小时就可以了,这个时候400公里就足够了。

如果你开的车是出租车、网约车,是个生产工具,续航就很重要,甚至里程再长也没有用,最好是换电,所以现在出租车行业,或者说跟生产工具相关的,把它作为生产工具的这一帮人,肯定是需要相对长的续航里程,或者是换电方便。还有一群人是私用,没有固定车位的用户,也需要长续航,这个时候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关键是用户群,特斯拉的用户有钱,或者是有闲,有钱的就家里有桩,有闲的开到特斯拉快充站里面也可以,关键是看用户判断续航重不重要。

陈瑶:谢谢沈总,卢总,您的岚图不是要无焦虑吗,您看看续航是不是在焦虑范围之内?

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虽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续航不能无限增大,更重要的是先把剩余里程做“准”。续航里程的目前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虽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续航不能无限增大,更重要的是先把剩余里程做“准”。续航里程的目前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

在未来,我们会通过一些算法,告诉我们的用户,真实的剩余里程,做到精准,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的车显示的剩余里程是100公里,如果能做到精准,那么大家就不会那么焦虑,所以对于剩余里程的精准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岚图来说,要开发一些算法,这个事情我们要去做,如果不去做的话,用户永远不知道我到底可以开多远,只有解决剩余里程精准显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用户对续航里程的焦虑。

其实我也同意刚才朱总的说法,用户对里程是一项考虑指标,我们也觉得不能无限地做大,但做准很重要。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还有沈总也讲到,我们的车在未来都是 TO C端,不是作为生产工具卖给一个出行市场,所以对用户来说,一天跑的公里数大概也就是百十来公里,这种情况下,就要平衡电池重量和续航里程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未来设计当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朱军:补充一下,我们有一款车叫MEGA,这个车在国内卖得很不好,因为续航里程只有300多公里,但现在每个月在欧洲卖2000辆左右,在欧洲要测试环保执行的是WLTP标准,必须是现场实测整车,在WLTP工况下,我们的车续航里程只有263公里,但我们在挪威,在荷兰,在英国,都是卖到当地市场的前三名。

我们没做广告,只开了几个店,按理说他们的行驶范围比我们大,但是人家还是比较实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刚才沈总讲的,我家里有一个桩不用怕,现在上海很多的城市居民,没有办法弄这个桩,有车位都不一定能装,所以基础设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国内与国外电动车发展的差异

陈瑶:您刚才补充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后面一个问题,随着我们的新能源和新造车势力往上走,传统势力也开始进入了这个领域,包括BBA,其实这些车在国内挺贵的,但是它们在欧洲市场卖得还不错。所以我们反向来思考一下,除了您刚才讲到的配套设施以外,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是跟国外市场也存在很多不同呢?

朱军:我们在欧洲市场销售电动车,我觉得他们与中国的第一个差别,是欧洲的补贴普遍比中国高,德国、法国、英国都比较高。第二个差别,他们的燃油的价格,也比中国高很多。

在有些欧洲国家,比如挪威,电是不要钱的,还有这样那样的路税优惠,消费者还是要算用车费用的,当然买豪华车的不一样。所以欧洲市场,我们非常看好。

在有些欧洲国家,比如挪威,电是不要钱的,还有这样那样的路税优惠,消费者还是要算用车费用的,当然买豪华车的不一样。所以欧洲市场,我们非常看好。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

另外,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1克要罚95欧元,处罚非常重的。我们的积分去年才几百元,今年到了一千多元,国外是三千多欧元。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欧洲的电动汽车的发展的氛围,在目前来看比中国要好。当然中国的产业链比较好。

陈瑶:沈总补充一下,您传统车企做过,现在在做造车新势力。

沈晖:美国与中国的差别也非常大,我对美国很了解,特斯拉虽然在美国也很热,但是看它总部的车辆运行轨迹地图,大部分车辆是在加州跑。特斯拉非常适合加州,中西部对它并不太感冒,

欧洲也是我最了解的,瑞典、德国、意大利,用户需求差别非常大。

我们因为是造车新势力,资源有限,对我们来讲,肯定是从投资回报率来考虑,肯定是在中国好。我们暂时还不想像有一些新势力那样,在全世界搞很多办公室,让投资人看来气势很大。

我们不大,我们就在中国做,对威马来讲,讲求投资回报率肯定是在中国,我们老大哥上汽有兴趣可以去欧洲搞一下,我们可以等到2.0阶段再去。

古惠南:我认为中国跟国外的用车习惯不一样是肯定的。30年前,我们去法国、德国,到一个城市就在当地租车。但中国人对用车的最重要思维,是春节得开车回老家,中国幅员辽阔,开车回家都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所以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主要考虑这车能不能开回老家。

中国人对用车的最重要思维,是春节得开车回老家,中国幅员辽阔,开车回家都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所以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主要考虑这车能不能开回老家。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出租车的用车频率是最高的,即便这样,一天下来也是跑350公里左右,按照目前主流纯电动产品500公里续航,即便打折,满足出租车一天的续航需求依然是足够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电动车的焦虑已不是续航,而是充电便利性的问题。所以即便我们推出1000公里续航的产品,有顾虑的人依然会担心,生怕回老家开不回来。这就是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认知差异性。

卢放:最近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与用户沟通。现在大家对于新品牌的认知,接受度越来越高,用户也不认为你造了一个新的东西,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

对新品牌而言,中国的年轻消费者,或者当前的电动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开放,更希望接纳一些新的品牌,比如说一些新势力或者新实力,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品牌来说,更是一次机会。

哪个品牌最有竞争力

陈瑶:大家都说到了很多的品牌,我们经常说成年人不做选择题,但是今天可能真的需要大家做一下选择题。如果不说你们家的产品,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格局当中,你认为最具有竞争实力的新能源品牌是什么,也可以PK一下我们在座各位的品牌。

朱军:最终确定特斯拉会落户上海的时候,上汽领导一直问,有些是出于关心,有些是出于其他的原因,你们怎么办,能竞争吗?

当时一开始我们是信心满满,肯定没有问题,不在话下。可是消费者还是更喜欢它,应该说要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品牌不用问,一定是特斯拉。

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困惑,它为什么能够这么受欢迎。我说我有很多想法,老板们都不听,说那好吧,你说你能做到跟他一样好,那就做到跟他一样好。我说那好,你让我做这么好,底盘这些东西都得重新来,你愿意吗。他们的回答是,那我们先逐步来吧。

我们讨论了好多年,老板们也曾经提了很多次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不做传统车,古总他们是独立出来的,我们荣威不做传统车,就做新能源行不行,那肯定是一大堆人反对,因为有很多人是与发动机研发相关的。

我们最近跟一个国际公司在谈,他们对我们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他们的工会说,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办,所以在工会投票肯定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这个事情做不下去,这是一个问题。

但是特斯拉没有这个负担,我个人认为,从单一品牌来讲,特斯拉是一个最值得看好的一个新能源品牌。

沈晖:我是觉得朱军总讲得比较客观,我觉得特斯拉比我们强的就是品牌,17年的积累,打动用户的心智,你做什么东西,用户都说好。它也有一些毛病,有一些短板,有可能是特斯拉这个品牌,大家觉得很好。

特斯拉比我们强的就是品牌,17年的积累,打动用户的心智,你做什么东西,用户都说好。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

我一直反对大家鼓吹特斯拉从来不做广告,这是错误的,它做广告比谁都厉害。人们的心智就觉得,火箭都能做,车肯定也能做,其实是不对的,不能说航天飞机能回收了,电动车就一定做得好,这是没有逻辑的。

但是,客户的心智会被打动,太牛了,特斯拉太牛了,火箭都可以搞,车不是随便造嘛。其实对他来说,SpaceX就是广告费,直接打动人心,怎么做大家都说好。自动驾驶出问题了,撞死了人,可以被容忍。我们哪一个品牌,如果自动驾驶出了问题,可以被容忍,朱军总肯定不敢说。

就算出了车祸,出了人命,很多的人还是觉得它好,我认为目前,不光是我们企业,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办法赶上这个品牌的影响力。

陈瑶:您也是选特斯拉。

沈晖:对。

陈瑶:古总,你回答一下。

古惠南:我还是会选自己的品牌,特斯拉的加速我们做到了,也有专门生产纯电车的智能生态工厂,埃安车型的性能在很多方面甚至已超越特斯拉。

例如自动驾驶,L3量产我们是第一个交付的,我们的一键遥控泊车也是最先进的,有6向泊入泊出。中国在科技突破上努力奋斗了多年,今天我们拥有5G的科技领先,我们在智能车上同样也可以做到全球领先。

陈瑶:给古总热烈的掌声,但是卢总您不要再打破规则了,不要选岚图,其实我也会选择岚图,请您选一个岚图以外的品牌。

卢放:中国现在在新能源车市场,有很多的新的品牌。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蔚来比较好,在30万元以上这个价位,有这样的销量,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目前只有蔚来做到了。

我认为蔚来比较好,在30万以上这个价位,有这样的销量,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目前只有蔚来做到了。

——岚图汽车CEO兼CTO卢放

单从这个角度来讲,蔚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品牌,在一个较高的价位,做到目前的水平,实际上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对于我们这个新的品牌来说,某种程度上也会激励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携手向上。

蔚来能做到现在,确实非常不容易。作为新势力,蔚来提供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改变了我们对很多问题的一些看法。

特斯拉,或者讲蔚来,对于我来说,他们确实改变了传统汽车人对汽车的营销、服务产品观念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它确实改变了,既然能够改变这件事情,我觉得改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难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蔚来和我们大家,都在成功的路上,但是现阶段来,我觉得蔚来可能对汽车行业影响还是比较大。所以说我觉得蔚来成功改变了很多事情,这一点就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事情。

新能源汽车的新格局

融资模式的新变化

软件要结合硬件一起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