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电动轿车难过寒冬:买新能源车是为了环保还是纯粹找罪受。

在冬季这场“大考”中,新能源汽车交出的答卷难言满意。《经济参考报·汽车特刊》连线五地记者调查发现,续航里程大打折扣、充电时间过长、配套设施不便加剧使用困境……这些已经成为冬季新能源汽车的通病,更成为车主的心病,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与此同时,消费者也热切盼望尽快解决严寒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续航缩水这一顽疾,并依然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潘悦 摄

沈阳:续航难充电慢配套差

“开门,上车点火,开空调,起步,前方左转充电桩”“在东北开电动汽车,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寒风一起,电动汽车秒变‘电动爹’”“关空调,我到不了单位;开空调,车到不了单位”……连日来,东北地区普遍大幅降温,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问题又被众网友“提上议程”,不少电动汽车车主感叹:“何时能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

2020年10月份,家住沈阳的刘柏麟新购进一台电动汽车,该车充电到80%即可达到300公里的理论续航里程。但实际上,刘柏麟从来没跑过那么远,“平时就上下班代步,来回60公里左右,最多一回一次性跑了近160公里”。

不过,进入冬季以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打折”的情况时有发生。“零下20℃的时候,基本每跑一公里,剩余里程数会下降两三公里。”刘柏麟说,“好在每晚都能回到车库充电。如果上高速,则肯定要开家里的另一台燃油车。毕竟,电动汽车要考虑电池续航里程问题,而且在服务区充电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

在他看来,北方地区若想选择新能源汽车,家里有车库、充电桩,以及备用燃油车是基础条件。

与刘柏麟有着同样感受的车主不在少数。去年夏天,在已有一台燃油车的基础上,沈阳市民聂可新购买了一台电动汽车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电动汽车驾驶体验感以及智能感都很好,夏天基本一周充电一次,冬天一周充电两次,完全能够满足我每天7至8公里的通勤需求。”聂可说。

尽管为响应国家政策入手了新能源汽车,但对于聂可来说,同样“入手”的还有后续的麻烦事。“主要是相应的配套跟不上,买车时销售员也不会说得那么细,在实际使用时才发现面临不少问题。”聂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在众多新能源车主看来,充电桩普及不到位是新能源汽车使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来自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沈阳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0400辆,占全部机动车辆的0.4%。其中,乘用车7559辆,大型客车2553辆(其中公交车2288辆),网约出租车82辆,货车288辆。截至2020年底,共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终端1633个,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为1:6.36,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求。2020年,节省燃油527万升,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13吨。

一些受访车主表示,由于全市整体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小,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新能源充电桩的覆盖率又不高,很多单位都不支持设置充电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车主自家没有充电桩,又无法在单位充电,则只能满大街寻找充电设施,给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另外,在小区车库建设充电桩也要颇费一番周折。记者了解到,尽管电力部门提出免费为电动汽车车主在小区车库安装充电桩,但前提是小区物业需要出具盖章证明允许业主安装充电桩,而实际上极少有小区物业愿意这样做,“估计物业担心提供证明后,万一出现失火等情况,则物业需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我在市民投诉平台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无人解决。”聂可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看到,有一些市民留言反映小区车库安装充电桩有困难,有的还涉及人防工程。尽管相关部门回复称已通知物业与第三方充电桩安装厂家进行协调,但市民依旧留言称“尚未解决,车辆使用困难,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先行者,表示很失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