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汽车人◆赵英专栏】与时俱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微信公众号:汽车人传媒)

2020年8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规定》的实施,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志性体现。对于《规定》中做出的改变,在《规定》征求意见阶段,就多有评论。据笔者所见,比较集中的看法是《规定》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其理由是:《规定》删除了包括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删除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

对这些看法,笔者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新的《规定》对新能源汽车准入有所放宽,但是总体看,准入门槛并未大幅度降低。理由如下:

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态势看,当前能够在中国汽车市场坚持下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起码是年产万辆的规模。即便是所谓“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也跨过了年产万辆的门槛。

其次,连续几年的汽车市场低迷,再加上疫情加重了汽车市场不景气,导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外残酷。已有若干边缘化企业倒下,今后还会陆续出现。前几年拿着所谓“新产品设计”进行PPT造车的“新势力”企业,已大部倒下,目前正忙于打官司、被追债。

再次,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这一技术路线上,已经发展得日益成熟。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已经成长出世界级的企业。电动车所需的“三电”成本已经极大降低。

最后,从中央宏观政策看,加速开放中国市场,尽可能解除不必要的行政规制,是大趋势。

从上述形势变化看,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已逐步进入市场化、规模化竞争阶段,是否具有经济规模,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否具有“设计开发能力”,已经不是辨别新设企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具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自然会具有设计开发能力。

从当前的市场竞争态势看,单纯拿着图纸和淘换来的技术去骗地方政府、骗资金,获得准入资格,根本不可能了。现在是市场为王、竞争力为王的时代。新能源汽车能卖出去多少,才是王道。要占有较多市场,有好的产品,就要有生产设备的投资,要有供应链,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已由“在五道口开会”,炫耀产品,进入了重资产时代。新的《规定》在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等方面没有丝毫放松;对新产品的技术审查、检测没有丝毫放松。

所以,在笔者看来,新《规定》是根据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新态势做了政策调整,而不是降低准入门槛。如果说有政策获益者,那可能是汽车跨国公司。取消了对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容易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只要他们下决心。

回首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本世纪初到今天,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科技攻关、生产制造、市场准入、消费环境等诸方面,公布了诸多产业政策(如果把技术标准计算在内,笔者粗略估计有300多项)。近20年时间内,通过产业政策持续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把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反映了中国政府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思维。

近20年的时间内,中国政府根据不同发展节点,适当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对已有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做出改变,反映出中国已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后,政府如何介入、扶植新兴产业的手法和路径,相信今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仍会与时俱进地及时进行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例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就有许多电动车未曾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植、引导。(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email protected]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编辑:大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